一體化硅業龍頭受益行業高景氣
煤電硅一體化的硅產業龍頭:主營工業硅和有機硅等硅基新材料的生產和銷售,工業硅現有產能35萬噸,新增40萬噸產能即將投產,產能規模居全球第一,行業市場占有率有望超30%。公司有機硅單體現有產能33萬噸,募投新增10萬噸硅氧烷項目正有序建設,有機硅規模處于行業第一梯隊。立足新疆,建設煤電硅一體化產業鏈,成本領先優勢明顯。
下游需求持續增長,工業硅有效供給受限:工業硅下游需求主要包括多晶硅、鋁合金、有機硅等三大領域。受益于分布式裝機的持續快速增長,我國2017年光伏新增裝機53GW, 2018年預計在戶用分布式和扶貧電站等拉動下,我國光伏裝機仍然有望保持高需求。光伏平價上網時代來臨,行業市場空間廣闊。多晶硅國產化替代進程加速,更將直接帶動我國工業硅消費。在汽車輕量化、以及有機硅消費的共同拉動下,預計工業硅年需求增速約10%。供給端來看,水電硅企業開工季節性波動,行業實際供給有限,疊加環保壓力的加大,落后產能的開工受限,行業有效供給結構性偏緊。
供需結構長期改善,有機硅步入上行周期:有機硅行業市場出清帶來產能收縮,企業數量減少,市場集中度不斷提升。環保安全監管高壓,有利于供給格局的持續優化。原材料工業硅和甲醇價格上行,形成成本支撐。疊加海外供給擾動帶來的旺盛出口需求,有機硅呈現供需偏緊局面,我國有機硅企業3月開工率達到歷史高位,價格持續上漲。長期來看,有機硅行業新增產能有限,需求端持續增長,行業供需結構長期改善,龍頭企業受益于市場份額的提升。
盈利預測:預計公司2018-2020年的EPS分別為3.98/4.70/5.40元,對應PE分別為15.69/13.28/11.55倍,作為硅料龍頭產業鏈一體化帶來的競爭優勢,維持“買入”評級。
風險提示:產品價格大幅下跌的風險;新產能投放不及預期的風險;下游需求不及預期的風險。